這裡看了一篇有關選購手套的介紹,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各守備位置的手套差異性!

一、打棒球時間多,或慢速壘球時間多?  二、擔任那一個守備位置機會較多?

如果打棒球的時間較多,就應考慮購買棒球手套,若玩慢速壘球時間較多,
則應考慮購買壘球手套。因為兩者手套大小不一樣,棒球手套較小;壘球手套較大。如果拿棒球手套去接壘球,則棒球手套容易變形。相反,拿壘球手套去接棒球,則接球的「觸覺」不確實,也直接影響到傳接球的靈活性棒(壘)球手套由於材質不斷地更新設計,配合不同守備位置的特性而有不同結構的手套出現。

以手套的外型結構可區分為捕手手套、一壘手手套與一般手套
而一般手套又可細分為投手、內野手與外野手三種

投手手套

由於投手主要任務是投球,分擔守備的機會有限,因而投手
手套結構較簡單,比較特別的地方是在拇指與食指間的皮革間隙較密,主要為防止打擊者窺出投手的握球方法(棒球)。

外野手套

外野手是以捕捉高飛球為主,所以外野手套較長,虎口也比較寬。

內野手套

內野守備位置變化就比較多,
由於內野守備是以強勁的滾地球為主,又是雙殺的策動者,因此,手套的設計以較輕巧為主要考量,指部短而掌面寬,以利縮短傳接球的時間。

慢速壘球手套樣式較簡單
因為慢速壘球球速較慢,又強調是安全性相當高的休閒運動,不需要用到複雜的手套,當然啦!如果購買手套的預算許可,可以選購中等或中上材質的手套, 棒、壘球各一個最為理想,價格則依廠牌、等級而有所不同,從幾佰元至幾仟元都有,若經費不允許只好挑選適合自己需求的手套。

如何選擇手套

首先要看它的皮質好不好,夠不夠厚,夠不夠輕。一般來說皮質主要
有一般牛皮、小牛皮、鹿皮、袋鼠皮,比較常見的是前面的三種,聽說最後一種最棒,我還沒有看到最棒的等級,所以無法說明。

小牛皮就已經算是相當不錯的了,不過牛皮有一個缺點就是比較重,有的內裡用鹿皮,
觸感不錯又比較輕,多半會用到鹿皮的話可以說這個手套已有了一定的水準。

再來,說明一下為何日本的手套會比台灣的好,如果你們有機會到店裡面去逛的話,
可以一只一只的拿起來戴看看,然後做出各種守備的動作就會發現,台灣的皮質有的不會比日本的差,可是重點就是台灣的手套就比較重,因為日本有特殊的技術可以讓皮輕一點又不失去原來的特性,那手套多半是越輕越好,因為動作可以比較靈敏,這一點台灣的廠商目前似乎都還不能突破,所以大家還是以日本的手套為第一目標。

如果這方面能突破的話,台灣手套就真的是俗又大碗了。
至於皮質的好壞要自己去感覺,好的皮會讓你覺得舒服,不過很難說得讓您明白,所以最好有事沒事就到各店去試手套,可以增加您對皮質的感覺。

接下來要說的是各個守備員使用手套的差異:

投手

投手由於要投球前手都會在手套中抓球,因此手套接球的口袋就會做成完全遮住的方式,以避免不小心真的有人可以看出投手要投那一種球(棒球),而手套也會比較大,除了減少被 看到的機會外,還有就是防禦時比較有機會把球攔下。

捕手

捕手可說是接強球最多的一個了,因此手套也做得特別厚,相對的也就比較重,靈活度會比其它的手套差一點,但是這是為保護球員,不得不犧牲一點靈活度,因為捕手是以 接到球為第一目的,靈活度可以少一點沒關係,不過好的捕手手套就會很注意靈活度的部份(棒球)。

一壘手

由於一壘關係到出局的次數很多,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還是人先到,因此一壘手手套都會做得長且大,有一點像削薄的捕手手套,因為夠大才能把傳不好的球接的好 一點,夠長就會比較先接到球,而且會給一種錯覺好像球先進去了。捕手跟一壘手由於用的材料多一點,所以一般都會貴一點點。內野其它的手套都會比較小,以方便拿球及接球時的靈活度,而且也比較能掌控接到球的感覺。

二壘手

二壘手由於打來的球都比較軟弱(因右打者多),還有需要搭配演出雙殺,因此接球的口袋都會比較淺,有一點像縮小版的投手手套,方便接到球後可以較快把球拿出來再傳給一壘。

三壘手

會做成十字型的,口袋會比較深,因為打向三壘的球都相當的強勁,做深一點可以穩當的把球接住而不易落下。

游擊手

性質正好介於二壘跟三壘之間,所以手套的模式也在兩者之間,是為『工』字型的為多。

外野手

由於外野防區極大,因此手套也跟著做得比較大,一般都會做成雙十字型的,可以方便接高飛球時不會因手套擋到而接不到,越大也就越容易撈到球。

本文參考:http://w16.loxa.edu.tw/ylc-000116/choice.htm 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E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